Friday, July 20, 2012

Butterfly - Danyel Gerard (English Version)

Life’s a journey and we travel it only once, so plan big and dream big and do what you have to, to make this journey a memorable one.

Tuesday, April 21, 2009

与神一同写历史 - 方友义
以下是方友义牧师于08年10月2日以电邮寄来的文章。好东西需与大家分享,所以我把它张贴在博客,请您花一点时间细读此文。诸位平安,蒙恩。 附录是一个短文课业,谈到神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与你们分享,也让我们一同在这课题上继续反思,使我们的信仰更扎实,因基督教的信仰。 或许对一些人来说,历史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是沉闷的,但相信你知道,我们的信仰其实是根植于历史,与历史是无法,也不能分割的。 让我们『与神一同写历史』(引用自德国一位殉道的牧者:潘霍华用语) 方友义 一、历史是什么? 笔者个人观点认为以赛亚书四十六章10节可以涵盖性的道出历史是什么。经文如下:『我从起初就宣告末后的事,从古时就述说还未作成的事,说,《我的计划必定成功,我所喜悦的,我必都作成》』(新译本)。文中出现四次的『我』(NIV版本是5次),笔者认为这是强调及表明神的权能。 综合归纳这节经文,笔者认为历史是一位有位格及超越时空的至高权能神(祂启动、维护及终结历史),藉著基督及祂所拣选的子民,在时间的进程中成就祂所定下的计划。 既然神是历史的启动者、维护者及终结者,因此,历史本身因著历史的神而显出其重要性。今天的人喜欢说:『历史已成过去,管它发生在什么日期』可是历史和日期的确是息息相关。美国史学家倪文斯说:『历史是国家的方向仪和罗盘。如果没有它们测定位置,在狂风怒涛中颠沛的国家,就要在混乱中没落。』1 罗马作家西塞罗(Cicero)说『一个不知道自己出生前发生的事情的人,是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2 有鉴于此,历史对信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何况这历史乃由神启动、维护及终结。 二、历史的本质如何? 笔者认为历史的本质是有关神、人、事、物及时间(现在、过去、将来)所组成的场景。这本质牵涉超然者、时间及人与事件。 基督教基本上是历史的宗教。上帝自己显现给祂的子民,不在教义的大篇道理里,也不在理论的研究里,而是在行动中,在上帝与人建立的关系里。耶稣的降生,是真实的存在进入时间,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顶峰,祂的降生、受死和复活是在历史的时空下,这些记载不是传说,而是确实的历史事实,换言之,基督教是植根于历史的信仰。 在德文中,历史有两个不同的名词,Historie和Geschichte,另外也有两个相对的形容词,historisch(历史上)和 geschichtlich(历史性)。第一个名词应用在实际发生的事情上,第二个名词运用在具有重要性的事情上。3 若从这角度而言,耶稣基督不只是『历史上』曾出现的人物,更是带来『历史性』的重要影响。所以历史的本质不能脱离『历史上』的耶稣及『历史性』的耶稣。德文的『历史上』及『历史性』虽然已经比英文的『历史』来得更具体表达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但严格来说,还是无法全然道出耶稣基督无与伦比的独特性,因为他本身是历史的启动者、维护者及终结者。 如果基督教是历史的宗教,那就是说所有的历史都是上帝的历史。岁月的连续不是丝毫无义意的零散事件,反之,都是具有意义的,都指向上帝要成就的旨意。历史不仅是上帝的历史,而且认定圣灵在历史上的每一代都会留下见证。这就是大公(Catholic)这个字原来的意思:永活的基督常在,为人承认、敬拜和顺服,确保教会能普及每一代。4 三、与神学探讨的关系是什么? 在旧约,神是藉著启示来彰显他自己。我们也可以说,基本上,上帝是藉著历史来启示祂自己。至于在新约,神则透过基督介入历史,透过教会来成立祂的旨意,并且藉著启示(圣经)说明人类及历史的终结。这就是信仰的缘由。换言之,我们需要在历史的过程中追问到底我们今天的信仰是怎样来的课题。这显然表达了信仰与历史是相关联的。 既然历史与信仰有密切的关联,那我们大概会问:为什么我们要接受神是独一超然的?为什么不是接受多神论呢?为什么不接受其他的『启示』呢?为什么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那里差派来的?为什么我们肯定这世界有一个终末的审判?为什么只有耶稣基督才是人间唯一的中保等?这些课题便在历史的过程中产生了信仰的内容,或说神学教义。这些教义是自然而然就被信徒接纳的吗?还是它经过了历史的风雨飘摇时期而最终定夺的呢?为什么不相信基督神人二性就是异端呢?为什么有使徒信经呢?故这些在历史中进程的事件,都跟神学的探讨息息相关。综合来说,谈神学与历史的关系,就要谈到教会历史(教会过去发生了什么事?)及历史神学(研究基督教教义史的学问:到底基督的神人二性是如何被确认的)。5 因此若从教会历史及历史神学这角度而言,神学必然具有人及历史的因素。梁家麟特以此切入点写了『基督教会史略:改变教会的十人十事』中以『人物』及『事件』作为该书的内容。就『人物』而言,他涵盖了使徒、世俗君王、神学家、修会创办人、两位宗教改革者、奋兴运动家、宣教士、合一运动的推动者和福音派领袖。就『事件而言』,他包含了福音在初期教会的传播、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影响力、教父教义神学的奠立、修道主义运动、宗教改革及更正教两大传统、奋兴运动、海外宣教运动、普世合一运动和福音派运动。就内容而言,它包括了教义、礼仪、教制、政教关系、属灵神学、神学派别、宣教事工、福音机构等层面。6 纵览以上内容,我们得知教会历史的来龙去脉。 那历史神学的目的和地位有什么重要性呢?历史神学是神学研究领域中其中一个分歧,并鉴定哪些因素影响著这些神学表达。因此尽管历史神学与教会历史和系统神学有分别,但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却是至为重要的。教会历史对历史神学尤其重要,它鉴定哪些因素在基督教会历史中,对理解基督教神学各个层面的发展特别重要。历史神学属于神学的其中一个部门,其目标乃在于探求神学概念在其中发展及陈述的历史情景。从而显露神学与处境之间的关联。举例来说,它展示了因信称义的教义在文艺复兴后期才见其重要性,实非偶然。 历史神学不是单单为现代神学的论述提供背景资料而已,它更指出神学论述被其所处的环境支配到何种程度。当代的神学论述都要服膺这法则,无法避免。历史神学的目标是要启发系统神学家,过去曾经思考过什么?并为何如此思考。7 当然教义和神学的发展必须框定在圣经诠释上,以正确的反映圣经的教导并作为某个神学主张正误的判准;这便展示了教会历史就其本质而言,乃圣经真理的阐发与宣教历史。 历史与神学另外一个探讨的关系,乃在于哲学家和科学家对基督教信仰的评击只在表面,但历史学家却击中信仰的核心,因为只有透过历史我们才能够明白耶稣基督启示的中心。如果我们对历史上的耶稣或一般基督徒所认为的产生神的启示的历史事实一点也不认识,我们的信仰根基就不会稳固,而且容易受到攻击。8 我们不仅是花功夫在探讨『与神有关』、『与耶稣基督有关』、『与基督教有关』的历史课题,乃是与闯入历史时空的耶稣基督相逢联系,产生信心的经历反省,因为历史也是牵涉到信心的经历,面对复活的基督,我们能无动于衷吗?9 我们对将来的希望,是那位已经来到历史,又在历史中成就极大改变的主。祂还要再来,且要做更大的改变。抱持著这浓烈的爱与感情,它可以延伸到信徒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等候主再来的当儿,断不能不爱周围的人,这盼望与爱的等候与守望,使我们全人投入的事奉祂。对比康德的道德发展,认为人人都会走向道德成熟的地步,基督教的终末观无疑的比康德来得精彩。马克思相信阶级斗争能净化社会,把剥削人的推下台,对比基督教的历史的终结,无疑是血腥及残酷的。 至于田立克,他从历史的方向解释神国的降临,他认为历史的进程是步向神国度的,这学说曾一度受欢迎,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学则主张教会需本著务实的态度,替那些被剥削的人解开桎梏,如此方能得自由,活在神国度中。布特曼则认为当人可以挣脱物界的束缚或对罪的执迷,人就能从奴役位置中得到释放。纵观以上各学说,他们都是本著人的善意及努力,加以放大,投射成为神的国度,在这过程中,难免也将软弱放大,使人活在消沉中,没有了盼望的动力与热诚。10 除了哲学家的历史角度,印度教,中国,波斯教,中东等历史学家对历史的角度有一共同点,即把历史当作一个循环,周而复始。这跟基督教的历史观可说大相径庭,基督教相信历史是朝著神所定下的时间表进展,不是周而复始的宿命或轮回的历史,乃是线条的历史进程。这不同的历史观带来民族的『命运』及『人生』观。基督教相信神会介入历史,使他的百姓在流亡受苦後可以回归,但外邦人却没有这种悲情中的导航者,以致在国家及个人面对苦难时,因为没有一个客观的历史因素,加上没有能力改变历史的无位格主宰,所以带来完全不同的国家及民族的境遇。11 对信徒而言,历史的末世论,是因为我们深信主坐著为王,并非因为万事都显得有条理,有意义,主才坐著为王,反之,正因万物没条理和没意义,我们才确定主仍在历史的进程中为王。因此,历史不是没有方向的,也不是一般人所谓的不断的重复又重复,更不是没有终极的意义,它乃是朝向一个有意义的终极未来,这终极有意义的未来是因著历史上耶稣基督的复活,使历史上的事件成为历史性的预表,犹如圣经所说,成了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所以历史若摆脱基督教的信仰,可说房屋摆脱了根基,成为独白可悲的历史。这复活的意义带给信徒,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复活,在神的国里永远与神在一起。因此,历史是绝对充满憧憬与赋有意义的动力。换言之,笔者认为历史绝对是信仰的一大动力。 今天,神在历史中的作为是什么呢?大卫在诗篇110扁1节说的好『耶和华对我主说,祢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的仇敌做祢的脚凳』。两千年来,虽然基督的教会不如预期那么荣耀体面,但她仍旧是我们寻求真理的起始点,也可以是我们信仰的归宿。我们在信心和怀疑的张力中稳步前进,也在传统与更新的交替下承继使命。深信历史的主宰,教会的元首基督必能拨乱反正,甚至使用使教会的失败来扭转局势,使祂的教会终究反败为胜。因为大卫已经说了精彩的宣告:使仇敌成为基督的脚凳。掌管历史的神绝对是胜利的,因为祂是历史的启动者、护理者及终结者。
方友义牧师来函
诸位: 愿主的恩惠与慈爱常伴你左右。好一段时间没跟你们分享我们的近况了。相信你们在过去的一两个月,心情或许有所辗转起伏。或是对前景夹带著一些的忧虑,也或是灵性迈向另外一个高峰。无论如何,生活的确充满变数。也因为生活有变数,有不确定的因素,生命才值得庆贺。但愿我们在各样处境中,都能经历信仰给予我们的平静安稳,甘甜喜乐。 与你们分享过去两三个月的生活点滴与反思。不一定按著日期的顺序书写,有时是先简略的三言两语作个笔记,之后再整理成文。有的则书写了先存档。但愿透过这些文字带来的回忆,使你们多一些了解我们在新加坡的生活,好使你们可以比较具体的为我们代祷与感恩。 2008年11月9日 思贤一回到家,迫不及待向我们宣布他这学期亮丽的成绩单。他的确有所进步。我向来不太在意孩子所考获的分数及名次,倒是比较关注他们学习的态度及面对困难时的反映及处理方式。我问他:你这学期在遇到困难的课业时,你处理的方式有没有进步?你认为你这学期学了什么宝贵的功课。他略略概述了这学期的学习心得,之后继续说:我处理困难的方式,没有明显的进步。『你把刚才爸爸跟你谈话的内容,稍作整理,然后写下重点作为你的学习好吗?』以下是思贤交回来的原稿内容,节录如下。 我刚才和爸爸谈话中所学的是: 1.最重要的不是成绩好不好,而是学习的态度。 2.当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发怒,要心甘情愿地去学 我改次遇到困难时,我会这样处理: 走一走,去喝杯水,静一静不要生气和顿脚做完1和2的事情之后,再专心去想一想那些难题 我把这内容贴在冰箱,作为记念,也作为他的提醒。我不是说分数成绩不重要,我强调的是读书的心态若正确,成绩应该不会太差到那里去。况且,孩子要读书及学习的路还颇漫长(思贤今年就读小四)。如果让孩子知道,我们关注欣赏的是他学习的心态、努力及专心,而不是分数及名次,其实无形中,也灌输他正确的价值观及正确的学习方式。毕竟,成绩单有时只是一扇美丽的窗户,或是豪华的门,而我们要盖的,却是一座坚固的地基,只有真金才不怕洪炉火。 2008年8月29日 在书本里头的书签,写著这三句话,很有意思,与你分享,一同铭记及学习。有三件事我们要常以为亏欠: 对神:亏欠了神的荣耀。 对弟兄姐妹:在爱心上要常以为亏欠。 对世人:亏欠传福音的债。 2008年9月8日 收到学院发的电邮,通知说吴兰玉讲师上周六安息主怀。记得吴老师在学院为他举行的感恩惜别会上,说了一句精彩的话『不论有没有神迹,我都感谢上帝,也存感恩的心而活』。 2008年9月某日 佳盈说:学校又有课外活动,要用到钱,又要花费了。我说:你是不是觉得用掉了钱,很可惜呢?她回应说:是。反问女儿:你不觉得花了钱,学习及掌握一些你以前没学习到的概念,不是很好吗?我劝勉她:换个角度想。不要觉得用掉了钱,乃是:我学了新的东西或事物。女儿颇节省,有时不舍的在学校用中餐,挨到下午两三点回到家才狼吞虎咽。我常跟她说:不要觉得那是钱少了,也不要觉得可惜。如果学校的课外活动,花一些钱,但换来的却是宝贵的知识或观念,或是加强掌握对一些事物的学习,那是非常值得的。钱虽然是少了,但所领受的,其实却是更多。她若有所思,我不确定她是否具体的体会与了解。 2008年10月 新加坡举行首创夜间Formula 1 赛车。当晚看电视转播,热门选手马萨在入站舔油时,或许是控制讯号灯的技术人员失误,马萨看见绿灯,以为舔油过程完毕,把车飙了出去。那知舔油管还在气缸上,连技术人员也被拖了出去摔了几跤。经过解脱,再次驶回跑道,已经被对手远远抛在后头,无法再回到开始的优先排位优势。事后看见报章报导这一起意外事件:他这样说:我们队中的技术人员犯了错误,但谁不犯错呢?我们绝不能因此气馁。他不但没有责怪灯光信号技术师,事后还去安慰他,提供他更多的动力。马萨说:因为我们需要他,需要所有的人团结一心共同迎战最后的三站。我看了很感动。换成教会服事的团队,那会是怎样的一幅图画与情景呢? 2008年11月5日 不觉得我们来新加坡已经快一年了(灵敏孩子们是在去年12月12日抵达新加坡,我则在去年7月12日)。屋主通知说:下月起,屋租涨价,从目前的新币1100到新币1400。他『有趣幽默』的问我:你有什么意见吗? 能接受吗?我回应说:我有选择的余地吗?其实我们居住的三房式(是两间房/两间寝室,本地人一般把客厅算一房,故叫三房式)目前市价是介于新币1400-1700之间(看地区及所提供的细节)。过去一年,屋主以低于市价的价钱租给我们,已经是『恩典』了。跟屋主分享说:我们是学生,没收入。我们预算的经费没预算到房租涨价,是否可稍作调整。最终他说:新币1350。不是全球经济开始萧条,市道不景吗?正因如此,所以好一些人从昂贵的公寓搬迁,寻找政府组屋,故水涨船高。灵敏颇担心,问道:如何应付?我们学习交托。那供应天空飞鸟(路加福音特别提及是乌鸦)及野地百合花与草的上帝,祂是信实的。相信祂会按著祂的时间及方法供应我们的需要。 2008年11月9日 朋友寄来一封有趣的电邮。内容提及一中学老师把 KFC肯德基店里的广告 We do chicken right! 发给学生练习翻译, 结果有以下答案:我们做鸡是对的;我们只做鸡的右半边;我们只作右边的鸡;我们行使了鸡的权利;我们主张鸡权;我们还是做鸡好;做鸡有理;我们让鸡向右看齐;我们只做正确的鸡;只有我们可以做鸡;向右看! 有鸡!我们要对鸡好!我们愿意鸡好。上述翻译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你会怎样翻译上述的KFC英文广告呢? 我不禁想到读神学的重要性。有一些人或许还是认为只要好好爱主,多读圣经就够了,为什么需要读那么多书?甚至有人说:神学没有用,只要好好去传福音,拯救人的灵魂就好了。如果借用上述的翻译作为例子,你认为上述的翻译是否把英文要表达的意思整全的翻译呢? 神学是重要的,我无法用三言两语说尽。但我尽量尝试用一段经文说明一点。申命记六4-9节记载:『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的 神是独一的耶和华;你要全心、全性、全力爱耶和华你的 神。我今日吩咐你的这些话,都要记在你的心上;你要把这些话不断地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或行在路上,或躺下,或起来的时候,都要谈论。你也要把这些话系在手上作记号,戴在额上作头带。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柱上和城门上。』 神这条命令的核心就是要我们严谨地学习神的律法,认识祂的启示。这绝对不是一种即兴、不精心的学习,而是深浸其中的神学研究。或许有人说:健全的神学不一定带来健全的生活。但是没有健全的神学,就一定不能过健全的生活。从这个角度来看,神学绝不是一种抽离现实的学问,它不但关乎生与死,甚至关乎永生与永死。 有机会,改次再跟你们聊聊及分享。谢谢你耐心的看完这封有关我们一家的生活点滴及学习的反思。你们保重,再谈。 方友义 江灵敏 方佳盈 方思贤 方祈贤 写于新加坡。2008年11月10日

Wednesday, March 4, 2009

民主之树

霹雳今天不出事是不可能的。我一早就盯着网络新闻,跟进报道。我以为今天的场景会是上演这三部曲:警察封锁现场,议员们硬闯,警察抓人,民联以受害者的身份来结束今天这场活动。民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最可能的结局了。

不想西华还留了这一手,来个树下会议,这下可名留千古了。郑丁贤马上就拿来和800年前英國人創立民主制度事件来比,马来西亚从此有了“民主之树”。至于会议合不合法,以后演进如何,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现在的霹雳政局,乱得不得了,连苏丹都无法中立了,民联还可以相信警察和法官?民联只有靠人民的支持。今天这出戏,是演给人民看的。

国阵越打压,人民越同情民联,民联上台的日子也就越近了。

到时,历史会记住你今天的作为的。